欢迎访问山东大学软件学院时空视点传媒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实践   >   正文

星火传新志 数字铸丰碑 ——星火追寻者”寻访小队走进苏州革命博物馆

作者: 文、图/夏可轩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25-08-29

8月11日,星火追寻者”寻访小队成员夏可轩踏入苏州革命博物馆。当那座融合了江南园林雅致与革命精神庄重的建筑映入眼帘时,檐角的飞翘似在无声诉说,将一段段沉睡的历史从时光深处唤醒。

踏入馆内,迎面扑来的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厚重。在展厅里面,展柜中的文物无声诉说着信仰的力量:刘飞将军体内留存45年的子弹,是他穿越烽火却信念不灭的见证;秦大刚烈士牺牲前的布鞋与破衣,铭刻着21岁青年“誓死捍卫信仰”的血性;太湖游击队在冲山岛绝境中毁机密、嚼芦根的悲壮,诠释了“寸土不让”的坚守。这些展品揭示的精神内核异常朴素却极为灼热:信仰是照亮黑暗的火把,人民是可以燎原的星火。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在欣赏之余也在思考如何让红色精神在当下传承。博物馆用动态沙盘重现“洋沟溇战斗”,半景画《阳澄烽火》以巨幕油画与声光电技术还原硝烟战场,让历史可触可感。这启发我们:若用新技术模拟突围路线或分析烈士家书中的情感,能否让年轻一代更深刻理解先辈的勇气?例如,作为软件工程专业学生,我联想到可以用路径规划算法还原太湖游击队的突围路线,标注每处险地的决策逻辑 —— 让年轻观众不仅看到突围,更能理解他们的智慧与勇气。红色基因的赓续,需要让历史“活”进当代的心灵。

当然,红色精神也从未囿于战场。改革开放展区中,苏州从“小桥流水”迈向“GDP两万亿之城”的蜕变,正源于建设者“敢闯敢试”的奋斗基因。这让我顿悟:和平年代的红色传承,其实藏在平凡岗位的坚守中——抗战时当地百姓为前线赶制二十万斤烧饼,今日我们软件工作者一行代码一个算法优化城市服务,用技术践行“为人民服务”;革命者一针一线绣红旗,我们以逻辑为针、数据为线,用心编织数字中国的未来。岁月变迁,诚心不换。

离馆时,虽然下着绵绵细雨,但我注意到浮雕上青年高举标语的姿态,与展厅里少先队员凝视文物的身影已悄然重叠。八十年前,青年以血肉守护家园;八十年后,我们以键盘为枪,在数字疆域延续同样的使命——变的是工具,不变的是“强国有我”的自信与担当!

(文、图/夏可轩)

 copyright@2015山东大学时空视点传媒

地址:济南市舜华路1500号山东大学软件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