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盛夏的余温尚未褪去,一场关于铭记与传承的旅行已在沈阳这座历史名城悄然启程。2025年8月26日,山东大学红韵青行实践小队的队员们怀揣着敬畏之心,踏上前往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道路。
这不只是一次参观,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与80余年前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对话,与无数为民族独立挺身而出的先烈对话,更与新时代青年肩负的使命与担当对话。在博物馆庄严肃穆的氛围中,队员们将以脚步丈量历史,以心灵感悟精神,让红色基因在青春血脉中永续流淌。
走进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矗立的警钟,清晰镌刻着“勿忘国耻”以及“九一八事变六十周年”的字样,钟身斑驳的痕迹仿佛仍在诉说着当年的苦难与抗争。队员们驻足凝视,敬意在沉默中传递。

步入展厅,昏暗的灯光与厚重的史料瞬间将队员们带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玻璃展柜中,锈迹斑斑的步枪、泛黄的战地家书、残破的百姓衣物,每一件实物都承载着沉甸甸的历史;墙上的黑白照片里,日军侵略的铁证、东北军民奋起反抗的场景、流离失所的同胞面容,每一幅画面都让人揪心不已。在“创建抗日游击队”展区,展示着当年“中共满洲省委领导抗日游击队序列表”以及先烈们的英勇形象,博物馆讲解员的讲述更是让历史变得鲜活,队员们认真观看聆听、仔细记录,不时围绕史料细节与讲解员交流。参观途中,队员们还通过互动展区的电子档案,查阅了抗日烈士的相关资料,当看到他们的名字与事迹时,“家国情怀” 不再是书本上的词汇,而是化作了真切的感动与责任。

展厅的墙壁上,镌刻着“义勇军进行曲”的曲谱和歌词,代表着先烈们对国家深刻的爱,以及必胜的决心。走出展厅,队员们在博物馆的休息区围坐交流,分享参观感悟时,每个人的语气都多了几分沉重与坚定。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4 年浴血奋战中,无数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抵御外敌的长城,用牺牲与奉献换来了民族的觉醒与重生。队员们在交流中一致认为,回望这段历史,是为了铭记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的担当,铭记日军铁蹄下同胞的苦难,才能更珍惜如今的和平;铭记先烈们的抗争精神,才能更清楚新时代青年该如何扛起责任。

探访结束后,队员们表示,未来将铭记抗战精神,怀着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把历史给予的力量融入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中,无论是扎根科研攻关,还是投身基层服务,都将以先烈为榜样,以奋斗为底色,让青春在强国建设的征程中绽放光彩。
历史的书页会不断翻过,但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永远不会褪色;青春的故事在不断续写,而“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使命永远不会改变。红韵青行实践小队的队员们,正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在铭记中传承,在传承中前行,让红色的“韵”,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奏响更加嘹亮的青春之歌。
(文/程子萌、杨瑜菲 图/杨斯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