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大学软件学院时空视点传媒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实践   >   正文

山东大学“心心相印”社会心理学健康教育团队开展第二次社会心理学调研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22-09-01

8月22日至31日,山东大学“心心相印”社会心理学健康教育团队开展第二次社会心理学调研,通过线上调研和线下采访两种方式,对大众关于“创伤后应激障碍”、“暴食症”和“焦躁症”三种心理疾病的认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由团队中的医学专业队员就调研结果进行了分析。

“心心相印”健康教育团队首先通过知识型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展开研究调研,发现群众对其知晓度较高,但群众对其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并不深刻。团队的问卷结果显示,超过八成的受调查群众对其易感人群和各种普遍性症状了解度较高,但对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正确认知的被调查者不足一半;在其首选药物和遗传特点方面,问卷的正答率只有29.45%和36.2%,团队认为主要原因可能是这两项对于群众来说较难理解,且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病率相对不高。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团队将通过知识漫画和科普小视频两种方式加强群众对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形象认知,并通过设置对照组的方式对首选药物开展下一步的调查工作,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活动。

团队接着就“暴食症”进行相关问卷调研与分析。医学上认为,暴食症是一种报复性饮食行为,通常患者会形成“暴食-催吐-暴食”的恶性循环。在163位被调查者中,有78.53%的人对“暴食症最可能出现在青春期发育的两个最重要时期”有一定认识,但对于暴食症带来的各种危害,只有不足一半的被调查者回答正确。团队查阅资料发现,暴食症目前还没有一个单一的因素可以作为主要形成原因,但它明显与社会、家庭方面的压力和患者长期形成的一种错误的思维方式有关。团队总结上述调研结果,计划从预防暴食症的方面展开下一步知识科普活动,从而正确引导人们建立正常的饮食行为。

团队最后对“焦躁症”进行了线上问卷调查。问卷显示,群众对于“焦躁症”的易感人群、主要诱因和一般表现了解较多,但对于其物理、心理、药物等治疗方式较为陌生,同时团队成员调查发现,“焦躁症”在人群中相较其他心理疾病更多发,特别是高考前的焦躁症。因此,团队确定了未来科普方向的重心——焦躁症的治疗方法。

(文/田书成  图/李英华)

 copyright@2015山东大学时空视点传媒

地址:济南市舜华路1500号山东大学软件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