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改革蹄疾步稳,乡村振兴气象万千。2024年7月13日,山东大学软件学院”识途”调研团赴小康文明村——杨王村开展实地调研活动,深入基层,感受乡村改革,助力乡村振兴,研究杨王村富起来的秘密。
杨王村隶属于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花官乡,历史悠久,据村史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杨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取名杨家庄,明成化年间(1465一1487年),王姓由青州府新城县(今桓台县)迁此杨家庄,被杨氏招为女婿,子孙繁衍,而杨氏无后,王氏继前村名后加王字,逐改为杨王庄。民国25年(1936年),县志载有“杨王庄”,今称杨王。
当天上午,团队首先来到了杨王村村支部,与现任村书记王红亮一起商讨乡村改革以来,杨王村的种种变化。之后,团队在路口随机抽取过路的村民中进行调研。在团队研究村支书及村民的感想后,把改革以来杨王村的变化主要概况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基础教育的改良;第二、基础经济作物统一种植后产量提高;第三、大鹏蘑菇养殖技术的应用。之后,团队在村民的带领下依次前往杨王小学,苞谷种植地和蘑菇大棚。
团队随后前往了杨王小学,看到了一片崭新的白砖青瓦。在改革之前,受教育资源影响,杨王村的小学教育能力不足,村民都被迫送孩子去路途遥远的联合小学接受教育。而在城乡一体化联合改革后,教育资源下沉到乡镇,杨王小学翻新并引入了更专业的老师。现在的杨王小学已经可以支持一二年级的基础教育。
团队成员走上田头,看到一片青绿的苞谷地。在乡村改革之前,村民种植玉米的种源和用肥不固定,这造成玉米收成良莠不齐。改革过程中,村大队与当地种子供销社和化肥供销社进行了商谈,每年统一应用几种优良的玉米型号和使用的化肥型号以确保产出稳定。
最后,团队前往了杨王村村改的重点项目,大棚蘑菇养殖,分别参观了蘑菇养殖,采摘和储存大棚。2021年在上级利好政策的支持下,杨王村党支部领办起了合作社,通过多方考察研究,决定在村内15亩的荒地上建起了蘑菇大棚。如今,24个生产车间、1条全自动生产线正在全力运转,不仅实现了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还为村民们解决家门口的就业问题。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经过实地考察后,团队成员都对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深刻的认知。“让乡亲们过好光景,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初心使命,共产党就要把这件事情干好,不断交上好答卷。”技术引进,产业兴旺,乡村振兴展现新篇章。
(文/程宇豪 图/程宇豪 李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