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大学软件学院时空视点传媒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实践   >   正文

小银耳,大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青创乡途实践队通江银耳产业调研

作者: 郭娅芳、杨璐慈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25-02-14

2 月 11 日,山东大学软件学院“青创乡途实践队”来到了位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的中国通江银耳博物馆,对通江银耳的银耳文化、银耳发展历史,以及银耳产业相关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融合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调研,并积极探索通江银耳产业体现的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四新”建设赋能“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新生态”发展意识。

 

通江银耳,被誉为“菌中之冠”,其独特的品质和丰富的营养价值使其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实践队在博物馆内依次参观了“天赐”、“地孕”、“人文”、“和合”、“神效”、“乐享”、“品鉴”等七大主题展区,以及3D数字影院,通过实物、图文和场景还原,队员们对通江银耳的种植历史、文化传承和产业发展有了直观而深刻的认识。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重点关注了通江银耳产业如何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以提高产量和品质。队员们了解到,通江县通过科技创新,培育优良品种,提高银耳产量,同时研发出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银耳系列产品,极大地提升了产业的附加值。此外,通江县还进行了太空育种实验,不断推动栽培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查找相关资料,我们认识到,为了进一步推动银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通江县启动了以陈河镇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吸引了120余家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入驻,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段木银耳强品牌、木屑银耳深加工”的新思路,旨在推动银耳产业的转型升级,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这是对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小木耳、大产业”重要指示的具体实践。

山东大学软件学院“青创乡途实践队”此次调研活动,是高校学子深入基层、服务社会的生动实践,也是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四新”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积极探索。青创乡途实践队队长表示,我们将认真总结调研成果,为通江银耳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相信在“四新”建设的引领下,通江银耳产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乡村振兴的画卷也必将更加绚丽多彩!

                                           (图/郭娅芳 文/杨璐慈)

 copyright@2015山东大学时空视点传媒

地址:济南市舜华路1500号山东大学软件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