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11 日,山东大学软件学院 “青创乡途实践队” 走进中国通江银耳博物馆,深入了解通江银耳产业的发展模式,探寻其以 “四新” 智慧驱动乡村振兴的成功密码。
在新工科方面,通江银耳产业积极求变,借助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升级。从运用新法银耳五改技术提升品质产量,到搭乘神舟八号飞船进行菌种改良,再到建立工厂化生产模式,实现全年稳定种植,以及推出冻干银耳等精深加工产品,成功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的转型跨越。
新医科的融入,为通江银耳产业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产业深度挖掘银耳营养价值,开发出银耳多糖胶囊、银耳养生酒等一系列功能性食品、保健品及保健饮品,将银耳与健康产业紧密相连,满足了现代消费者对健康生活的需求。
在新农科理念的引领下,通江银耳产业坚持绿色发展。一方面,通过生态种植提升段木银耳品质,塑造绿色品牌;另一方面,利用木屑等农业废弃物种植银耳,降低成本的同时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推进全产业链的绿色发展。
新文科则为通江银耳产业注入了文化灵魂。开发银耳果冻等文创食品、银耳面膜等美容产品,举办银耳文化节等活动,将银耳文化与现代消费需求深度融合,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与文化影响力。
此次参观,实践队成员深切感受到 “四新” 智慧对通江银耳产业的强大赋能,以及对乡村振兴的显著推动作用。通江银耳产业通过融合 “四新”,实现了产业升级、品牌塑造,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展望未来,通江银耳产业将持续深化 “四新” 融合,不断创新发展。同时,也期待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大支持,共同推动乡村经济繁荣,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文/方凯宁 图/郭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