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大学软件学院时空视点传媒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实践   >   正文

《触摸非遗匠心,传承文化根脉》 ——山东大学软件学院“艺韵传承”使者团英雄山文化之旅

作者: 文、图/沐朗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25-07-27

寻迹泉城,叩响千年匠心

7月23日,山东大学软件学院“艺韵传承”使者团踏进济南英雄山文化市场。晨光中,篆刻摊位的金石铿锵、古籍书店的墨香浮动、陶瓷铺的青釉流光,织就一幅流动的非遗画卷。队员们指尖抚过鲁绣的繁复针脚,耳畔回响快书艺人的铿锵竹板,在烟火气中触摸齐鲁大地的文化脉搏。  

剑瓷辉映,聆听器物史诗

转赴宝剑青瓷艺术馆,寒光凛冽的龙山铁剑与温润如玉的宋代青瓷同室生辉。  

剑魄铮铮:锻打万次的折叠纹路,诉说“十年磨一剑”的孤守;  

瓷韵流芳:窑火淬炼的冰裂纹,定格“雨过天青云破处”的东方美学。  

“原来代码世界的精益求精,与工匠‘毫厘千钧’的执着如此相通!”——队员在展柜前感慨。  

古法拓印,复活时光指纹

实践高潮在拓印体验工坊展开:  

敷纸如抚弦:轻喷清水,宣纸覆于汉画像石,棕刷轻叩每一道历史沟壑;  

蘸墨见山河:墨包匀拍,勇士射猎的雄姿、朱雀展翅的灵韵渐次苏醒;  

揭纸现永恒:当《车马出行图》在掌心浮现,两千年的风沙呼啸而过。  

“这不仅是技艺,更是与祖先的跨时空对话!”——团队成员轻抚拓片惊叹。  

数字时代,青年破题传承

作为软件学子,使者团以技术视角解构非遗基因:  

1.搭建数字档案:3D扫描剑瓷纹样,构建可交互的非遗数据库;  

2.创意赋能传统:设计“AI拓印体验”小程序,降低传统技艺门槛;  

3.跨界讲好故事:用代码复原《考工记》中的失传工艺动画。  

“我们要让非遗在云端永生!”——团队成员掷地有声。  

传承者说

“英雄山的热闹市井是活态传承的土壤,艺术馆的静默器物是文明基因的容器,而拓印时掌心感受到的石纹震颤,让我们真正读懂‘匠心’的重量。作为数字原住民,我们将以技术为舟,载着文化根脉驶向未来。”  

——山东大学软件学院“艺韵传承”使者团全体  



(文、图/沐朗)



 copyright@2015山东大学时空视点传媒

地址:济南市舜华路1500号山东大学软件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