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大学软件学院时空视点传媒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实践   >   正文

挺立光岳楼 家国情长在 ——“星火追寻者”寻访小队走进范筑先烈士纪念馆

作者: 文、图/衣洪达,卢欣瑞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25-07-30

红色基因,是岁月沉淀的精神火种;革命精神,是历史长河的耀眼航标。7月24日,山东大学软件学院 “星火追寻者” 寻访小队的成员衣洪达走进范筑先烈士纪念馆,在参观寻访的过程中感受先烈的革命精神,在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件件锈迹斑斑的实物前驻足沉思,让红色的种子在心中扎根生长。

踏入范筑先纪念馆,仿佛穿越回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馆内泛黄的照片、锈迹斑斑的步枪、磨损的军装,无不诉说着这位抗日民族英雄的传奇一生。展馆中央的范筑先将军塑像,手捋胡须,目光坚毅地注视着远方,仿佛在沉思国家与民族的未来。他身后悬挂的聊城光岳楼画作,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 正是无数像范筑先将军这样的烈士舍身护家园,这座千年古楼才得以挺过硝烟战火,在今日依然巍然矗立。

1938 年,年过花甲的范筑先将军率领军民坚守聊城。他力主主动出击、英勇杀敌,面对日军重兵围剿,毅然拒绝撤退,战至最后一刻。更令人动容的是,这位将军在承受丧子之痛时,展现出的家国情怀格外厚重。他曾在《抗战日报》上挥笔写下:“此次幼子树民任挺进队长,随军东征,为国捐躯,系属军人光荣。马革裹尸,男儿应具夙愿,既获疆场殉国,死后何憾!” 字字句句,没有沉浸于个人悲痛,而是将儿子的牺牲视为军人的荣耀,在家与国的抉择中,彰显出何等旷达的格局。这份深明大义,让如今沐浴和平的我们鼻尖阵阵发酸,更心生无限崇敬。

纪念馆内庄严肃穆,这里正是范筑先将军的殉国处。庭院里草木葳蕤,国槐与翠柏交错生长,枝叶在微风中轻摇,筛下斑驳的光影。中央石碑上,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 “民族英雄范筑先殉国处” 字样苍劲有力,与主馆门楣上 “浩气凌霄汉,丹心照汗青” 的楹联交相辉映,在浓绿的树影间更显凛然正气。

走出纪念馆时,回望展馆内的将军雕像,那如炬目光仿佛仍在守护这片土地。如今的聊城早已高楼林立,但那段历史从未远去。范筑先将军教会我们,爱国从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危难时的挺身而出,是和平年代的坚守与担当。这份精神,当如庭院中的草木,永远扎根在我们心间。

(文、图/衣洪达,卢欣瑞)


 copyright@2015山东大学时空视点传媒

地址:济南市舜华路1500号山东大学软件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