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安全生产大会精神,立足理论思悟与红色基因传承融合,2025年7月20日,山东大学软件学院“红色筑梦队”赴山东省邹平市邹平革命史纪念馆开展以“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思悟与红色基因传承”为主题的红色教育实践活动,旨在引导青年学生在实地中感悟历史、坚定信念、厚植家国情怀。
为了加深对鲁北抗日革命史的理解,并提升青年学生的政治素养与使命意识,2025年7月26日,山东大学软件学院“红色筑梦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赴山东省邹平革命史纪念馆开展沉浸式红色教育实践。实践围绕“聚焦红色基因传承”主线,通过参观展馆、交流研讨、立足专业创新,激励同学们将革命精神融入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

一、实地参观:深入了解三大展区
纪念馆共设三个核心展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勠力同心·共御外敌”“军民团结·走向胜利”。馆内通过300余幅图片、万余字史料、革命壁画、声光电模拟场景,生动再现黑铁山起义、血战刘家井、激战三官庙等重大历史事件。
队员们首先驻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展区,了解1937年12月由长山中学师生在长山县太平庄发起的黑铁山起义。历史记载,马耀南校长联合姚仲明、廖容标等发动抗日,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

随后,“血战刘家井”馆中以壕沟与圩墙为背景再现1939年5–6月八路军三支队在刘家井一带与日伪军近距离作战的惨烈场景。马耀南、杨国夫等率领3000余人坚守阵地,以少胜多击毙日伪军800余名,我军虽伤亡逾200人,但最终成功撤退,震撼日寇。
在“军民团结·走向胜利”展区,队员关注“长山中学革命师生”事迹。参展资料讲述许多以教师学生为主体的抗战力量,他们将学校作为组织阵地,在学生与村民中广泛开展抗日活动,体现知识分子投身革命的信念与勇气。
二、讨论交流:红色精神与专业融合
参观结束后,“红色筑梦队”在纪念馆广场举办学习交流座谈会。同学们围绕“新时代如何传承红色基因”“如何将红色文化融入软件工程实践”等主题开展交流。软件工程专业的队员提出,可以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复原刘家井战役场景,开发交互式红色文化应用平台,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历史人物数据库等,通过科技形式传播红色文化。

三、后续行动:成果传播与社会影响力拓展
实践队采集整理纪念馆展陈资料与讲解内容,计划撰写主题公众号推文,制作思政微课程视频,并将在校内外开展“红色基因宣讲”活动。此外,队员们还计划将在返校后联合学院思政部门举办一次红色文化主题研讨展览,将实践成果予以展示与推广。
此次实地参访与讨论体验,使“红色筑梦队”成员对于邹平地区的抗日史有了更为立体的认识,对革命先烈的英雄气节深感敬仰。队员们纷纷表示,要将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实际行动投身专业建设与社会服务,以革命精神激励青春使命。
山东大学软件学院红色筑梦队将继续深化红色教育实践活动,拓展“大思政课”育人渠道,推动社会实践、专业技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文、图/赵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