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大学软件学院时空视点传媒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实践   >   正文

“心忆桑梓” 实践行:特色产业驱动乡村振兴

作者: 文、图/秦锦阳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25-08-10

2025年8月6日至8月7日,软件学院"心忆桑梓"实践团队员秦锦阳深入安徽省宁国市霞西镇,围绕 “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 主题开展了为期2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期间,秦锦阳先后走访了霞西镇的霞西村、虹龙村、竹峰村等 6 个行政村,通过与镇政府农业农村办公室工作人员座谈,详细了解了全镇近年来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的整体规划,特别是依托当地毛竹、山核桃等特色资源发展产业的政策支持与成效数据。在霞西村,秦锦阳实地考察了村集体牵头成立的毛竹深加工合作社,看到原本只能按吨低价出售的原竹,经过切片、碳化等初级加工后,身价提升了 30%,还通过电商平台销往江浙沪地区,带动了 20 余户农户年均增收近 2 万元。

在虹龙村,秦锦阳重点调研了山核桃产业的转型之路。当地种植户告诉实践队员,过去因过度追求产量而滥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病虫害增多,2023 年镇里引入农业科技专家团队,推广“有机肥替代 + 生物防治”的绿色种植技术,虽然当年产量略有下降,但山核桃的品质显著提升,每斤收购价提高了 15 元,反而实现了增收。秦锦阳还参与了村电商服务站的直播助农活动,协助村民拍摄山核桃生长环境、加工过程的短视频,单场直播就帮助销售山核桃制品 800 余斤。

此外,秦锦阳还注意到霞西镇在发展产业的同时,也在同步推进乡村治理与生态保护。竹峰村将闲置的旧校舍改造成 “乡贤议事厅”,邀请在外创业成功人士、退休教师等参与村里重大事项决策,这种 “村民说事、乡贤说理、干部办事” 的模式,有效化解了多起邻里纠纷和项目推进中的矛盾。在生态方面,我们沿霞西大河进行了水质监测采样,数据显示经过两年的河道清淤、沿岸绿化工程,河水透明度较 2022 年提升了 40%,岸边已形成稳定的湿地生态系统,吸引了不少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

通过这次实践,秦锦阳深刻感受到特色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也认识到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产业、文化、生态等多方面协同发展。同时,秦锦阳也收集到了当地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瓶颈、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接下来将整理这些问题,结合所学专业知识,为当地政府和企业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文、图/秦锦阳)


 copyright@2015山东大学时空视点传媒

地址:济南市舜华路1500号山东大学软件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