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指尖拂过展柜玻璃,望着那些承载着岁月痕迹的文物、看着滁州大地上的红色故事,我的心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洗礼,也收获了远超预期的成长与感悟。

在了解滁州党组织发展历程时,1925 年朱皖白、陈醒梦两位进步青年的身影让我尤为触动。他们在南京、上海接受先进思想的熏陶后,毅然回到家乡传播马克思主义。这让我深刻意识到,革命的火种从来不是凭空燃起的,而是由一群心怀理想、勇于担当的年轻人,用信念与行动一点点点燃。从最初的临时小组到 1926 年中共滁县独立支部的成立,再到 1927 年底皖东地区 20 余名党员的发展,每一步都凝聚着先辈们的勇气与执着。这让我明白,任何伟大的事业都始于微小的开端,而坚定的信念与不懈的努力,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力量。

抗战时期皖东军民的英勇事迹,更让我对 “团结” 与 “奉献” 有了全新的理解。我仿佛看到了无数军民携手抗敌的壮阔画面。这片根据地不仅是华中敌后抗战的中枢,更是军民一心、共御外侮的生动见证。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了军民的鱼水深情,才有了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才有了抗战胜利的希望。这种团结奉献的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着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更要在面对困难时携手共进。

这次滁州博物馆之行,不仅让我重温了家乡的红色历史,更让我在精神层面得到了成长与升华。我深刻认识到,红色基因并非抽象的概念,它就蕴含在这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和英雄事迹中,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一名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将这次实践的收获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素养,用实际行动为家乡的发展、为祖国的繁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文、图/张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