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2025年8月8日,我怀着对家乡红色历史的崇敬之情,走进了安徽省滁州市博物馆。这次参观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望,更是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让我在重温家乡革命岁月的过程中,对这片土地的红色基因有了更为鲜活的认知。

滁州是安徽省传播马克思主义较早的地区之一。1925年,在南京、上海读书的凤阳籍进步青年朱皖白、陈醒梦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初,他们接受了江苏省党组织交代的任务,发展省立第五师范学生刘逸之入党,在府城镇安东桥旁举行了新党员入党宣誓,并成立了中共凤城临时小组,这是皖东地区建立最早的党组织。1926年5月,中共滁县独立支部成立。到1927年底,皖东地区已有中共党员20余人。

在抗战时期,皖东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1937年12月28日,中共中央指示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皖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淮南抗日根据地(1942年2月以前称皖东抗日根据地)。根据地东至大运河,西至淮南铁路、瓦埠湖,北临淮河,南濒长江。这里曾是中共中央中原局、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所在地,在华中起示范和样板作用,为华中敌后抗战的中枢地区。

在 “英雄人物” 展区,我了解到了许多滁州本地的革命英雄事迹。有不顾个人安危、深入敌营传递情报的地下工作者;有带领群众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敌人的地方武装领袖;还有为了掩护大部队转移、壮烈牺牲的年轻战士。他们的名字或许并不为所有人熟知,但他们的精神却如明灯般照亮了滁州的革命之路。

走出博物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次滁州博物馆之行,让我对家乡的红色革命历史有了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那些革命先烈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以革命先烈为榜样,传承红色基因,努力学习,为家乡的发展、为祖国的繁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图/张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