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大学软件学院时空视点传媒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实践   >   正文

青春力行担使命——乡村古韵与产业新光交织的家乡答卷

作者: 文、图/许纳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25-08-24

8月13日,团贵池区委联合区委组织部(区委人才工作局)精心组织“‘贵’在服务 归雁思源——2025年(暑期)贵池学子看家乡”活动,山东大学软件学院"心忆桑梓"实践团队员许纳参与活动,走进企业车间、乡村田畴,沉浸式感受家乡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新面貌,服务池州发展。

       清晨的空气带着池州特有的湿润,大巴从池州市科技馆缓缓驶出,第一站便抵达涓桥镇紫岩村。村庄的柏油路平整而干净,白墙黛瓦间点缀着崭新的徽派墙绘。我们跟随村干部走进紫岩村村史馆——一座由老祠堂修葺而成的徽派小院。馆内分“古韵紫岩”“红色记忆”“改革潮涌”“振兴新篇”四个板块:旧时的石碾、竹编油灯与最新的大棚物联网模型并置,既还原了“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农耕往事,也记录了村集体入股黑木耳基地、黄精产业园后的故事。在紫岩村,我们一行人调研村容村貌提升、特色文旅项目及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在田间古井间帮助居民们打取日常生活用水,直观体会“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图景,为乡村振兴新图景建设添砖加瓦。文化被量化成可见、可感的日常,乡村振兴的“里子”与“面子”在这里同时被点亮。

离开紫岩村,车子折返主城区,驶入池州高新区的巨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我们透过玻璃观察集成电路封装测试车间,技术负责人说,“芯片虽小,却是池州向‘智造’跃迁的支点”。我看着刚从机台滑出的成品,仿佛感受到家乡产业升级的脉搏。随后十分钟车程,我们来到骏智科技。这是一家专注新能源电池结构件的“数智工厂”,厂房外墙刷成淡绿色,与远处九华山的轮廓相映成趣。讲解员特别提到,公司正在导入“零碳工厂”系统——屋顶光伏+储能柜每年可减少2400吨二氧化碳排放,而我们脚下这片曾经的砖瓦厂旧址,如今正源源不断为长三角新能源车企输送“池州造”钢壳。

大巴驶出高新区,停在分合农业有限公司的楼下。公司坐落在主城区清溪河畔,不大的院落却浓缩了池州特色农产品的“全链条”:展厅里,金黄的九华黄精、翠绿的霄坑绿茶、乌亮的西山焦枣依次排开。工作人员现场演示:扫描产品溯源码,农产品检测报告一目了然。我们一行人与公司负责人认真交谈,了解池州乡村振兴发展现状和“企业+达人”助农合作新模式,感受现代农业与绿色经济的深度融合,将“好池不贵”特色小程序推介给身边更多的同学与朋友,认真做好家乡建设的“青春合伙人”。

行程结束,我想起紫岩村村史馆里那句手写标语:“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人才。”此刻,它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芯片的蓝光、钢壳的火花、小程序的提示音共同汇成的家乡新声。

(文、图/许纳)

 copyright@2015山东大学时空视点传媒

地址:济南市舜华路1500号山东大学软件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