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4日,山东大学软件学院“心忆桑梓”实践团深入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培黎社区,开展以“服务基层治理现代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响应“青年实干家基层建新功”专项要求,聚焦教育帮扶与社区治理,通过实际行动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注入青春力量。
深耕教育沃土,传承语言精华。在实践活动中,实践团针对社区在儿童普通话推广方面的短板,精心设计了以“普通话起源与传承”为主题的小课堂。课堂通过深入浅出地讲述普通话的发展历程及其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重要意义,生动呈现了语言在文化传承与交流中的桥梁作用。实践团成员以趣味讲解和互动游戏相结合的方式,点燃了社区儿童对语言学习的热情,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普通话的魅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这不仅弥补了社区教育资源的不足,更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语言之窗。

赓续红色血脉,厚植历史情怀。实践团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通过生动的故事讲述和互动问答,带领孩子们深入了解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课堂以鲜活的历史事件为切入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党的初心使命娓娓道来,引导孩子们在问答与讨论中感悟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让党史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还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爱党爱国的种子。实践团成员通过与孩子们的深入交流,深刻感受到教育帮扶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精神与价值观的塑造,为社区青少年思想启迪注入了新的活力。

调研基层现状,擘画治理蓝图。通过深入调研,实践团发现社区儿童在语言表达和历史认知方面的差异,与家庭教育资源和社区公共教育活动覆盖度密切相关。针对这一现状,实践团向社区建议建立“短期项目攻关、长期人才派驻”的服务机制:短期内通过高校志愿者开展集中授课和主题活动,快速补齐教育短板;长期则依托专业志愿者和退休教师驻点辅导,形成持续性帮扶力量。这一模式不仅有效提升了社区教育质量,还为青年参与基层治理提供了可行路径。实践团成员在调研中感受到基层治理的复杂性与挑战性,也更加坚定了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求的信念,立志以实际行动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
锤炼实干精神,书写青春华章。本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教育帮扶的探索,更是一次青年学子深入基层的历练。实践团成员在与社区儿童和工作人员的交流中,深刻体会到基层工作的艰辛与意义。孩子们眼中对知识的渴望、社区工作人员的默默付出,都让队员们感受到基层治理的温度与力量。通过本次实践,队员们认识到,参与基层治理不仅是服务群众,更是锤炼自我的过程。他们纷纷表示,未来将以“青年实干家”的身份,继续投身城乡社区治理和乡村振兴事业,以青春热血为基层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心忆桑梓”实践团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应有的责任与担当。未来,实践团将继续秉持“服务基层、扎根基层”的初心,深入社区、扎根乡村,通过教育帮扶与治理创新,为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添砖加瓦。
(文/户佳玉 图/蔡丽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