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大学软件学院时空视点传媒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实践   >   正文

山海关映照红色足迹,革命火种薪火相传

作者: 文/张桐 图/商玉雷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25-08-27

一、思想萌发

山海关处于华北与东北咽喉要地,自20世纪初起便成为中国革命史的重要舞台。近日,山海星火调研团通过实地走访长城博物馆与山海关革命遗迹,结合大量一手资料,梳理出山海关在革命初期的思想传播、组织建设与工人运动的发展脉络。以王尽美为代表的革命先驱在此地播下火种、点燃觉醒,既揭示了京奉铁路工人运动的源流,也为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提供了生动史证。

二、王尽美与早期组织建设

1922年,王尽美以学徒工身份进入山海关铁工厂,白天劳动,夜晚在工人夜校讲解革命理论,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推动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其在山海关留下的教材、笔记等文物,生动再现了早期革命活动场景。同年9月,王尽美与杨宝昆在工人中发展党员,建立了秦皇岛地区最早的党组织之一,成为后续工人运动的组织基础。

三、工人运动的爆发与影响

在党的领导下,山海关工人运动迅速高涨,1922年10月京奉铁路工人大罢工爆发,工人卧轨拦车、罢工胜利的情景记录了他们的勇气与组织力。罢工胜利迫使京奉路局回应诉求,进而激发全国范围内的工人运动热潮,并带动秦皇岛港等地工人加入,形成连锁反应,对后续革命浪潮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四、历史遗存、意义与当代启示

调研团队发现并记录了山海关的物证纪念地,成为直观的教育资源,有助于公众理解早期革命组织的形成、工人阶级觉醒与群众参与。对当代的启示包括:以教育载体培育理想信念、加强基层组织对工人群体的凝聚与领导,以及以多样形式传承红色记忆,确保历史认知真实可信、不中断。山海关精神所体现的坚定信念与团结奋斗,仍是推动新时代中国梦实现的重要精神力量。

(文/张桐 图/商玉雷)

 copyright@2015山东大学时空视点传媒

地址:济南市舜华路1500号山东大学软件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