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星火追寻者”寻访小队成员孙嘉铭踏入了舟山革命烈士陵园纪念馆。天空湛蓝,园内松柏肃穆排列,树影凝重而苍翠,如同时间的守望者。脚步不由自主地放缓,心随那晨风里的寂静微微收敛,那寂静中竟自带着一股无声的召唤。

走进纪念馆内部,光线幽暗,却更显庄严。一张张褪色的照片,一排排锈迹斑斑的枪械,一件件布满弹孔的军装,皆默默无声地诉说历史的铿锵心跳。我久久驻足于一面墙上密密麻麻的烈士姓名前,目光逡巡过一个个名字,有的不过十七八岁年纪,便将自己年轻的生命献祭给了黎明前的黑暗。其中一帧遗照尤使我凝神屏息:一位年轻战士目光炯炯如炬,那眼神坚定地穿透了照片的尘封,直抵我的心扉——那一刻,我仿佛听见了七十多年前海岛上的呐喊:有人看见绝境,有人望见黎明!
海岛游击战何等艰难,在四面围困中,在缺衣少药、血染潮汐的境地里,是什么支撑他们如礁石般岿然不动?是那比海更深的信仰——为家国守寸土,为理想献寸心。他们精神如磐石,在风浪中兀立不动;意志如礁盘,在黑暗里凿开光明。历史并非泛黄的纸张,而是精神火炬的传递,这火炬燃着他们“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赤诚,照彻我们的来路与前程。

走出纪念馆时,阳光已铺满台阶。我轻轻抚过纪念碑温热的石壁,那些曾经认为沉甸甸的琐碎心事,此刻竟轻如浮尘飘散。在生活的平静与喧嚣之中,我们常陷于繁杂琐屑,而忘记初心所系。今日抚触历史脉搏,才蓦然醒悟,红色基因如盐一般不可或缺——盐溶于水,不见形迹却处处滋养生命;精神内化于心,亦悄无声息地支撑起我们挺直的脊梁。

临别之际,阳光斜照在刻着烈士名字的石碑上,那一个个名字如盐粒般微小,却正微微闪烁着生命与信仰的永恒光芒。我们追寻精神之根,正是为了将这缕缕微光,织入自己前行的步履之中。
(文、图/孙嘉铭)